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

*策汇编 (1.3万) 发布于:2022-03-15 更新于:2022-05-17 来自: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项目申报

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以下简称“两强一增”行动),结合岳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考察安徽关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性作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动岳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力争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0760元/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力争农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科技强农

(一)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发展科技特派员到100名以上,实现行*村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林业局。排在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整合驻村工作队、科技小院、县级专业科技服务团等力量,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从个人服务向团体服务转变,推动从技术服务向产品营销、金融服务、乡村治理等服务转变。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各1个以上,新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1个。(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加强县、乡农技队伍建设。保障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400人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二)实施种业强县建设行动。围绕地方优质老品种等资源禀赋,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收集农业种质资源65份,推进新品种展示示范和地方老品种繁殖。通过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力争将岳西黑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建立岳西黑猪省级保种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支持安徽徽名山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培育岳西黑猪新品种1个,培育地方猪杂交组合1-2个。支持岳西县锐启珍鲵养殖有限公司“岳西大鲵”良种场保种、育种、扩繁等条件能力建设,力争培育成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加快推进安徽省徽岳记食品有限公司瓜蒌实验室及育苗育种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巴山榧良种选育,培育出在安徽省适生区域内可作为香榧砧木的品种,提高香榧抗逆性。持续推进岳西县松木病疫木大棚袋料栽培茯苓技术研究并开展区域实验。(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三)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围绕“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的目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复种指数,力争复种指数由目前的160提高到170,鼓励应用茶、桑、果园套种杂粮,发展优质专用粮食11.5万亩,稳定粮食面积在22.21万亩以上,产量8.25万吨以上。推行茶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到2025年,茶园面积达19万亩、茶叶产量9000吨,茶叶一产产值达到15亿元,建成标准化示范茶园1万亩、宜机化示范茶园5个。探索开展智能化养蚕,提高桑园产出率和蚕茧品质。到2025年,全县桑园面积达8万亩以上、产茧5800吨,蚕茧产值达到3亿元。巩固和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加快避雨栽培基地建设,适度发展保护地栽培。到2025年,高山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4.85万亩、15.87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00亩、4000吨。以食用菌产业振兴为契机,扎实推进桑枝木耳、香菇、茯苓、天麻、灵芝、羊肚菌等重点菌类生产,开展野生松树菇、剥皮菇等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研究与驯化,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品种。到2025年,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0.7 万吨、1.2亿元。推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企业绿色养殖标准化改造900亩,稻渔综合种养达4000亩,做大做强绿品水产、华锐生态养殖、锐启珍鲵等特色水产养殖企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到2025年,香榧面积达6万亩,干果产量2000吨,一产产值达到2亿元。油茶面积达到12万亩,鲜果产量12000吨,一产产值达到0.5亿元。毛竹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60万根,一产产值达到0.2亿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5万亩、产值达6亿,林下养殖11万亩、产值达24亿。森林景观利用8万亩,产值5.4亿。(责任单位:县林业局)推进品牌培育,到2025年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4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加强茶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岳西翠兰核心原产地打造观光园,加快建设岳西翠兰博物馆,增加岳西茶旅融合支点。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岳西茶产业研究院,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延长蚕桑产业链,推广桑枝食用菌、桑叶红茶、桑芽菜、果桑制品、桑皮纸等资源综合利用模式,鼓励桑枝工艺品等综合利用产品的创新开发。加快高山蔬菜“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创建,促进现有基地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中农联•大别山(岳西)智慧农商城、白帽生姜产业园、岳西县*厨房及乡村振兴馆等一批蔬菜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县高山蔬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巩固提升徽名山、皖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成果。到2025年省级“158”行动基地达6家,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5家。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8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1。(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五)实施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方式,实施面积1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分别达90%、62%,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5%。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组织规模企业参加省“两利用”产业联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5%以上。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提高农业生物安全、兽药安全使用和土壤污染治理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六)实施数字赋农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争创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责任单位:县数据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局)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亿元。(责任单位: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益农信息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四、机械强农

(一)实施农机企业做大做强行动。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壮大我县农机优势装备产业,支持同发、长城、丰源等重点农机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改造投入力度,推动茶业机械、田园管理机械、中药材加工机械、冷藏保鲜设施智能化发展。积极扶持岳西县永发机械“小升规”,争取中药材加工机械上农机补贴目录,进一步提升岳西县农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十四五”末,全县农机制造年主营收入达1.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

(二)实施农机装备技术水平提升行动。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委)支持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参与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责任单位: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引导农机企业参与全国农机补短板行动,支持岳西农机品牌建设,提高“宜产农机”市场占有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适应丘陵山区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的小型、轻便、多功能、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制,支持研发制造茭白秸秆收割打捆机械。积极推广养殖业发展的洗消饲喂、尾水净化、粪污处理等农机具使用。(责任单位:县财*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无人机使用,支持开展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在农作物植保、精量播种等方面引进和使用无人机。积极指导农机装备企业入选省级首台套项目库,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县相关奖励*策,依托首台套补助和首台套保险费项目,持续加大对重点农机装备企业的资金奖补和*策支持,实现农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科技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财*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力度,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提倡农机经营大户购置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局、县发展改革委)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在冶溪镇建育秧中心1个,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支持农机合作社添置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烘干设备,推进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打造水稻、油菜轮作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示范基地2个(冶溪镇、中关镇)。加快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生产农机装备应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成功模式的引进示范,建成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5个,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2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

(四)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8个。培育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3个(冶溪镇、主簿镇、中关镇),加快机械换人进程。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手250名(每年50名)。加快农机智能调度信息平台建设,联通农机服务大数据,实现管供需智能化对接,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和应急能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

(五)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优化耕地功能空间布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土地经营者、使用者的责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因地制宜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推进小田变大田,弯变直、坡改梯,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实施宜机化改造农田3.08万亩,田间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2022-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更新3.9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推深做实“田长制”,压实县、乡、村三级田长职责,强化各部门责任,协同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

(六)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主动对接长三角市场需求,规划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集配中心、产地市场,配备预冷加工、冷藏保鲜等冷链设施,打造长三角三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以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增冷藏保鲜设施100个、3万立方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五、促进农民增收

(一)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支持发展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发挥好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保障作用。(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乡村振兴局)

(二)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各类资源资产,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广“大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40%以上。深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将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三变”改革的村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探索成立村社合一的乡村振兴公司,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农业农村公益性设施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8%,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收益。力争全县农民财产性收入翻一番。(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三)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支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研学教育、避暑康养、乡村民宿等产品开发,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打造以茶叶为主题的观光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10个,培育建设精品果蔬采摘园5-10个。鼓励休闲主体加大旅游商品设计开发。举办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力争创建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3条。到202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7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6.57亿元。(责任单位:县文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1000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6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200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8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40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四)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留得住、能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责任单位:县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医保局、县残联)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策,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责任单位:县财*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储备管理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统筹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实施。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实化具体工作举措,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县农业农村局设立“两强一增”工作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制度。各乡镇要细化工作方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加强“双招双引”。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推动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生根。围绕我县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编制招商地图,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精准招商、定向落地。针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组织制定发布“揭榜挂帅”县级榜单,广发“英雄帖”,招揽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加强用地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模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实施中,要充分考虑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需求。(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纳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四)加强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财*支持,整合县级涉农资金,安排“两强一增”财*专项资金,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责任单位:县财*局、县农业农村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全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以上。(责任单位:县财*局、县农业农村局)落实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税收支持,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力度。(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县财*局)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农业农村局)涉农金融机构要在农村普惠金融中单列涉农信贷投放计划,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责任单位:县*金融办)有条件的乡镇、村可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拓展担保范围。用好农机融资租赁工具。

(五)加强考核督导。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试点。(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县农业农村局)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与用地指标、涉农资金安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局)

岳西县“两强一增”行动主要任务年度分解表

序号 工作任务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责任单位
1 发展科技特派员到100名以上,实现行*村服务全覆盖。 68名 100名 100名 100名 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为责任主体,下同
2 培育省级创新平台1个以上,新建农业产业研究院1个。 新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1个 培育省级创新平台1个。 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
3 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400人次。 400人次 400人次 400人次 400人次 县农业农村局
4 收集农业种质资源65份,力争将岳西黑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建立岳西黑猪省级保种场。 收集种质资源45份,完成岳西黑猪进行现场核查。 收集种质资源15份,完成全部普查,力争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收集种质资源3份,收集申报岳西黑猪保种场相关材料。 收集种质资源2份,建立岳西黑猪省级保种场。 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
5 培育岳西黑猪新品种1个;培育地方猪杂交组合1-2个。 开展中间试验和杂交组合筛选。 完成中间试验,申请国家审定,开展杂交组合筛选。 “皖岳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筛选优秀杂交组合,示范推广优秀种猪和商品猪。 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
6 选育巴山榧良种,以提高香榧抗逆性。推进松木病疫木大棚袋料栽培茯苓技术研究并开展区域实验,实现大棚栽培代替野外栽培。 选育“抗逆性”“丰产早熟性”“观赏性”三个优良单株。 开展区域实验 开展区域实验 推广 县林业局
建室内大棚200平方米,生产袋装茯苓2万袋。 实验 实验 实现大棚栽培代替野外栽培。
7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11.5万亩。到2025年,茶园面积达19万亩,茶叶产量9000吨,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建成标准化示范茶园10000亩、宜机化示范茶园5个。高山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4.85万亩、15.87万吨,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0.7万吨、1.2亿元。推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900亩,稻渔综合种养达4000亩。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10.5万亩。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11万亩。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11.2万亩。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11.5万亩。 县农业农村局
新建茶园1000亩,产量6850吨,综合产值24.5亿元。建成宜机化示范茶园2个。 新建茶园1500亩,产量7450吨,综合产值26亿元。建成宜机化示范茶园1个。 新建茶园1500亩,产量8150吨,综合产值28亿元。建成宜机化示范茶园1个。 新建茶园1000亩,产量9000吨,综合产值30亿元。建成宜机化示范茶园1个。
新建和改造桑园2000亩,桑园面积8万亩以上,产茧5400吨。 新建和改造桑园2000亩,桑园面积8万亩以上,产茧5500吨。 新建和改造桑园2000亩,桑园面积8万亩以上,产茧5650吨。 新建和改造桑园2000亩,桑园面积8万亩以上,产茧5800吨。
高山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14.7万亩、15.71万吨,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分别达0.35万吨、0.6亿元。 高山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14.75万亩、15.77万吨,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分别达0.47万吨、0.8亿元。 高山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14.8万亩、15.82万吨,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分别达0.58万吨、1亿元。 高山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14.85万亩、15.87万吨,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分别达0.7万吨、1.2亿元。
规模养殖比重达56%以上。 规模养殖比重达60%以上。 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 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
绿色养殖标准化改造累计350亩,稻渔综合种养3880亩。 绿色养殖标准化改造累计550亩,稻渔综合种养390亩。 绿色养殖标准化改造累计750亩,稻渔综合种养3950亩。 绿色养殖标准化改造累计900亩,稻渔综合种养4000亩。
8 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4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培育农产品品牌1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1个、产品品牌1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个。 培育农产品品牌1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个。 培育企业品牌1个、农产品品牌1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9 创成省级“158行动”基地6家,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5家,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88亿元。 创成1家省级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8亿元。 创成1家省级基地,新增龙头企业省级1家、市级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74亿元。 创成1家省级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0.7亿元。 创成1家省级基地,新增龙头企业省级1家、市级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8亿。 县农业农村局
10 到2025年香榧面积达6万亩,干果产量2000吨,综合产值达到3亿元;油茶积达12万亩,鲜果产量12000吨,综合产值达到0.8亿元;毛竹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60万根,毛竹综合产值达到0.3亿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5万亩、产值达到6亿,林下养殖面积11万亩、产值达到24亿 ;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8万亩,产值5.4亿。 新建香榧1万亩,产干果100吨,一产产值0.1亿元。 新建香榧1万亩,产干果500吨,一产产值0.5亿元。 新建香榧0.5万亩,产干果1000吨,综合产值1.5亿元。 新建香榧0.5万亩,总面积6万亩,产干果2000吨,综合产值3亿元。 县林业局
新建油茶0.1万亩,低改0.5万亩,产量8000吨,综合产值0.57亿元。 油茶低改0.5万亩,产量9000,一产产值0.375亿元。 油茶低改0.5万亩,产量10000,一产产值0.42亿元。 油茶低改0.5万亩,产量12000,综合产值0.8亿元。
毛竹改造引鞭扩园0.4万亩,产量45万根,一产0.14亿元。 毛竹改造引鞭扩园0.5万亩,产量48万根,一产0.16亿元。 毛竹改造引鞭扩园0.5万亩,产量50万根,一产0.167亿元。 毛竹改造引鞭扩园0.5万亩,产量60万根,综合产值0.3亿。
林下经济面积达17万亩,产值达到19亿。 林下经济面积达20万亩,产值达到22.2亿。 林下经济面积达23万亩,产值达到27亿。 林下经济面积达25万亩,产值达到30亿。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6万亩,产值4.4亿。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7万亩,产值4.7亿。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7.5万亩,产值5亿。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8万亩,产值5.4亿。
11 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方式,实施面积1万亩。 实施面积7000亩。 实施面积8000亩。 实施面积9000亩。 实施面积1万亩。 县农业农村局
1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 系数达0.51 系数达0.53 系数达0.56 系数达0.58 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
13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分别达90%、62%。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5%。 分别达90、56%、43%、43%。 分别达90%、58%、43.5%、43.5%。 分别达90%、60%、44%、44% 分别达90%、62%、45%、45% 县农业农村局
14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 分别达95%、88%、84.4%。 分别达95%、88%、84.6%。 分别达95%、88%、84.8%。 分别达95%、88%、85%。 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15 建设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0个。 建设数字工厂1个,数字应用场景2个。 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个。 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3个。 建设数字工厂1个,数字应用场景3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局
16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亿元。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9亿元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4.2亿元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4.5亿元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亿元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
17 农机制造年主营收入达1.5亿元。 1亿元 1.2亿元 1.3亿元 1.5亿元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
18 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 研发设计制造茭白秸秆收割打捆机1台套。 研发制造智能化连续茶叶加工机械1台套。 研发制造智能化连续茶叶加工机械2台套。 研发制造智能化中药材加工机械1台套。 县农业农村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委
19 支持适应丘陵山区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的小型、轻便、多功能农机装备研制,支持适应养殖业发展的洗消饲喂、尾水净化、粪污处理等农机装备研制。 帮助指导安徽嘉泽、安徽喜佰年研发3台套田园管理机和微耕机,通过省级农机试验鉴定,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帮助指导安徽三陆、岳西同发研发3台套智能化茶叶加工机械,通过省级农机试验鉴定,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帮助指导安徽丰源、岳西长城研发4台套智能化茶叶加工机械,通过省级农机试验鉴定,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支持岳西永发、岳西同发、岳西长城、安徽丰源等企业研制养殖业发展的洗消饲喂、尾水净化、粪污处理等农机装备。 县财*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
20 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2.02%。 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0.5%。 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1%。 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1.5%。 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2.02% 县农业农村局、县财*局、县发展改革委
21 新建育秧中心1个,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个。 新建冶溪镇育秧中心1个、示范基地1个。 新建中关镇示范基地1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
22 加快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生产农机装备应用,全程机械化率分别达48%、48%、36%。 分别达42%、42%、30%。 分别达44%、44%、32%。 分别达46%、46%、34%。 分别达48%、48%、36%。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
23 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5个,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2个。 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1个。 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 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1个。 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
24 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8个,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手250名。 新建2个、培训50名 新建2个、培训50名 新建2个、培训50名 新建2个、培训50名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
25 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更新3.9万亩,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 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宜机化改造0.4万亩。 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更新1.2万亩,宜机化改造1万亩。 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更新1.2万亩,宜机化改造1万亩。 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更新1.5万亩,宜机化改造0.68万亩。 县农业农村局
26 新增冷藏保鲜设施100个、库容3万立方米。 新增冷藏保鲜设施40个、库容0.9万立方米。 新增冷藏保鲜设施20个、库容0.7万立方米。 新增冷藏保鲜设施20个、库容0.7万立方米。 新增冷藏保鲜设施20个、库容0.7万立方米。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7 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 本地转移就业500人 本地转移就业500人 本地转移就业500人 本地转移就业500人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
28 发展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建设姚河翠兰茗香微型产业集聚区,吸纳就业100人 加大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吸纳就业200人 谋划创建微型产业集聚区,吸纳就业100人 推进省际毗邻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吸纳就业200人 县发展改革委
29 发挥好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保障作用。 200人 200人 200人 200人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乡村振兴局等
30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40%以上,“三变”改革的村达90%以上,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8%。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26%,“三变”改革的村达90%,集体经济强村达22%。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31%,“三变”改革的村达90%,集体经济强村达23%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37%,“三变”改革的村达92%,集体经济强村达23%。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40%,“三变”改革的村达95%,集体经济强村达24%。 县委组织部、县财*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3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7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6.57亿元。 游客达600万人次,营收超过36亿元。 游客达610万人次,营收超39.2亿元。 游客达650万人次,营收超过42.7亿元。 游客达700万人次,营收超过46.57亿元。 县文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
32 家庭农场达100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2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400个。 家庭农场800个、合作社1250个、服务组织252个。 家庭农场880个、合作社1230个、服务组织300个。 家庭农场960个、合作社稳定在1200个、服务组织350个。 家庭农场1000个、合作社稳定在1200个、服务组织400个。 县农业农村局
33 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 1000人次 1000人次 1000人次 1000人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4 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以上。 达9.4% 达9.6% 达9.8% 达10% 县财*局、县农业农村局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亚洲精品永久www .520精品亚洲永久免费链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