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脑”犹如中枢指挥系统,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对城市进行科学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6月30日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获悉,《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合肥市“城市大脑”将进一步优化提升,数据中心、能力底座、智能中枢功能日臻完善,数据资源综合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助力城市更“聪明”
2021年,《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2021—2023年)》印发,正式启动合肥“城市大脑”建设。三年来,我市数字底座、能力中枢、智慧应用能级实现新的跃升,朝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
巢湖美景
夏日的巢湖,水清岸绿,游人如织。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巢湖水质整体达到并稳定在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数字巢湖平台
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巢湖的点滴变化都被位于后端的“智慧大脑”实时记录,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巢湖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当然,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城市治理水平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寻常生活中——
出门办事前,通过手机预览路线,查看道路拥堵情况,合理规划出行时间;通过手机搜索,可以查看附近的停车场位置、空余车位数量;办理公积金提取,无需到营业网点,打开手机输入简单信息就能办理……如今的合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
截至目前,合肥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量子城域网;全市逻辑统一的*务云体系实现83个业务系统上云;数据中台打通近200个业务系统,汇集数据突破350亿条,累计共享交换数据2626亿条次,开发*务信息能力接口3800个,累计调用超过3亿次;“城市生命线”覆盖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全面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压缩到61个、时长控制在70个工作日以内,减少时限65%……
打造“城市大脑”2.0
根据《行动方案》,合肥市“城市大脑”2.0建设期间,将聚焦完善基础设施支撑、深化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应用等3类任务,进一步发挥部门合力推进综合性、跨部门场景建设,切实增强群众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一轮方案不是简单的‘破旧立新’,而是在前一轮方案基础上的接力建设、提档升级,让‘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得以延续、深化和拓展。”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按照“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总体要求,推进“城市大脑”重点环节补缺补差、已建系统深度应用、模式创新总结推广。
在补短板方面,深化量子网络、大模型、商业密码、云原生等新技术在*场景的应用,支持新场景研发和产业培育。推进产业服务“一网支撑”,开展科创服务、工业数据、金融融合等领域“大脑”建设,补齐重点产业智慧化支撑短板。
在集约化方面,通过“云网数”、一体化基础平台统筹建设,提升基础集约化支撑能力,明确应用系统的“低代码开发”和“轻量化部署”目标任务。在前期建设成果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件事”“一张图”等综合性、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建设,提高统筹集约建设应用能力。
在创新性方面,突出技术、数据、场景、业务、资金、制度等方面创新元素,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模式改革和流程优化再造,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能,加快助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推动“云网联动、数用合一”
“城市大脑”建设根本目的在于赋能城市、惠及人民。换言之,“用”是根本。
《行动方案》围绕“到2025年,合肥市‘城市大脑’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工作目标,细化了45项目标任务,明确了系列具体指标。
其中,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打造2~3个标杆性量子技术应用场景,50%以上新建信息系统依托省市一体化平台支撑实现“低代码开发”和“轻量化部署”,推动信创*务云建设规模不低于2万核虚拟*处理器(VCPU)、6万GB内存和0.3万TB存储,完成50%以上存量系统信创适配改造。
同时,数据资源将全面汇聚,推进*务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推动医疗、教育、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数据汇聚,建成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实现数据架构属性信息(L5)超过10万个、数据总量超过500亿条。
“我们将加快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提升*务运行效能。”该负责人介绍,“全程网办”“智慧办”“联合办”比例将得到大幅提高,计划建成“智慧办”事项100个、“说说办”事项30个、银行自助机办理事项100个。此外,还将以场景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联通数据、完善系统、深化应用,解决*务服务事项痛点堵点问题10个,在城市运营领域新谋划建设跨部门场景20个。
该负责人表示,“城市大脑”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新平台,为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未来将聚焦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强城市大脑建设和应用,不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城市营商环境提升,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数字生活红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