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企业商汤集团今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3.91港元每股,较发行价3.85港元上涨约1.56%。以此计算,商汤科技目前市值为1301.34亿港元。
商汤科技由中国科大8509校友汤晓鸥创立于2014年,业务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深受客户与合作伙伴好评。中国科大9600郭沫若奖获得者王晓刚、0006校友林达华为联合创始人。他们均为中国科大本科、麻省理工博士。
商汤科技现已在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南平、青岛、三亚、西安、台北、澳门、京都、东京、新加坡、利雅得、阿布扎比、迪拜、吉隆坡、首尔等地设立办公室。另外,商汤科技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均有业务。
硬科技实力的韧性
与大多数公司的IPO进程不同,商汤科技进行了两次招股。这是因为在商汤首次招股的最后一天(12月10日),美国*突然宣布将商汤集团有限公司指定为“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CMIC)”。
面对美国*的突然发难,商汤科技随即发布声明表示强烈反对。不过,商汤还是在12月13日宣布全球发售及上市将延迟。
就在外界都以为商汤科技的IPO计划会暂且搁置的时候,12月20日,商汤科技便宣布了重新启动全球招股的消息,并决定将美国投资者排除在全球招股范围之外。
商汤科技此举,无疑是对美国*打压的一次强有力的回击。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无理打压反而证明了商汤科技的硬科技实力。因此在商汤的二次招股中,尽管美国投资者被排除在外,但商汤科技公开发售的股票依然获得超额申购,并且吸引了更多内地及香港社会资本、行业资本的青睐。与首次招股相比,新基石投资者认购的股份总额也从约4.5亿美元增加至约5.1亿美元。
面对突发的市场环境,商汤科技临危不乱,并迅速做出快速反应,背后依仗的正是其扎实的硬科技实力。事实上,从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到今天的商汤科技,从几人到数千人的规模变化,商汤科技经历了多年的科技创新,其真正发力的领域就是关乎中国未来5年或10年发展的“硬科技”——这样一个卡脖子的关键问题。
在“十四五”规划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单列成章,其中提到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包括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作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顶层设计,“十四五”规划向外界诠释了什么是前沿“硬科技”,而商汤科技深耕的领域,正是其中的人工智能。
商汤科技的技术究竟有多“硬”,我们在招股书中找到一些答案。
比如在人才方面,商汤科技拥有5000多名员工,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科学家及工程师,包括40名教授、250余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学术研究方面,商汤科技目前已获得70多项全球竞赛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并且拥有80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及专利申请。
在产业落地方面,商汤科技自主研发的AI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可支持人工智能模型的工业级量产。截至2021年6 月30日,商汤已开发超过22000个用于不同应用的商用人工智能模型,涉及多个垂直行业。
而商汤正在上海临港建设,并将于2022年初实现一期完工的智算中心(AIDC),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成后算力将达到每秒3.74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实际上,未来能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将决定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是否能够不再受制于人。而以商汤科技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将是我国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中坚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