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8月3日电(陈浩)今年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三箭齐发”,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科创+产业”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内外联动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安徽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20年9月,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
“总体来看,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6.1%的进出口、12.5%的利用外资、4%的新增注册企业。同时,三个片区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创新,形成了4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今天召开的安徽省*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通报相关情况。
提升物流通道能级,是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前提。以中欧班列为例,上半年,合肥中欧班列新增国际线路29条,累计开行国际线路102条,覆盖17个国家、83个站点;1至6月共发运班列449列,发运集装箱36772标箱,货值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8%、76.7%、74.4%。
制度创新与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到一起,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一大亮点。实践中,安徽聚焦三个片区10个主导产业开展集成性制度创新,目前已围绕集成电路、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生物医药4个产业,拟订了5个方面76项制度创新举措。
在内外联动方面,安徽对外深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创新合作,对内深化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对外,依托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深化与沿海港口合作;对内,在3个片区以外的13个省辖市均设立联动创新区,形成全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局面。
“再有一个多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成立两周年。”刘光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将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引领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