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今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为浙江全年“三农”工作提供施*大纲。此前,江苏、安徽也分别发布了省委“一号文件”,聚焦的都是乡村振兴。
虽然是共同话题,但苏浙皖侧重点各有不同。江苏提出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浙江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安徽则将奋力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除此之外,还说了啥?
共同关心的种子问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科技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今年3月1日起,修订后的种子法正式施行,进一步强化了育种原始创新保护。苏浙皖三省一号文件,都关注到种子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发展,都提出建设种子的种质资源库等。
具体而言,江苏将深化种业振兴行动。一方面,将组建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种业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开展种质资源创新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还将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能力提升建设,扶优一批现代商业化育种重大创新中心(企业)。此外还将加快南繁硅谷等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并积极筹建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
浙江也将采取类似措施: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业新品种。扩大中药材种子种苗研发繁育推广,加快生物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推进良繁基地建设,加强南繁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方面,浙江明确将加快组建浙江省种业集团。此外还将实施“百品万亩”工程,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切实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将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
安徽提出了种业强省建设行动。为此将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审定品种300个,增长40%,支持省级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同时还将支持合肥打造“种业之都”,并且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去年6月,安徽阜阳颍泉区中北社区一块高产攻关田,亩均单产达851.05公斤,连续第三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当时该小麦品种已在黄淮地区7省推广种植超600万亩,良种培育为的正是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提质。
安徽是农业大省,该省一号文件提出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保持全国第4位。从大省到强省的转型中,安徽不断谋求种业科技新突破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在农业科技上的短板。数据显示,2021年安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5%,水平不低,可与同属长三角的江苏、上海相比,安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则分别低了6个、16个百分点,为此,今年安徽提出将该贡献率提高到66%。
为实现乡村振兴,江苏浙江同样提出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比如江苏将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布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创建;比如浙江将布局建设农业领域浙江省实验室,打造农业科创高地。
一号文件中的“长三角”
苏浙皖三省一号文件中,还有不少举措聚焦在长三角区域内部间的合作、学习和借鉴。
浙江一号文件提出,将深化跨省粮食产销合作,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省外粮食主产区建设优质粮源基地。安徽一号文件中也提出,推进皖浙粮食产销合作。去年4月,安徽浙江两省签署粮食产销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提升长三角粮食安全一体化高质量保障水平。安徽是全国第四大粮食主产区,浙江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两省互补性较强,产销合作历史悠久,仅2020年“皖粮入浙”就超过30亿斤。安徽的粮食不仅销往浙江,安徽正继续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同时,安徽还将借助长三角合力,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其中重要举措之一便是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今年4月,杭州与宿州签订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其中提到将推进农业产业链协同,支持杭州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宿州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杭州市*厨房与预制食品头部企业在宿州建设生产基地,共同拓展宿州—杭州优质农产品供应渠道,共同打造杭州“菜篮子”宿州基地。
安徽一号文件还提出,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活动。启动于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即“千万工程”,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两山”理念在浙江农村的生动成功实践。浙江一号文件不仅明确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还进一步提出联动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田园、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山塘、美丽绿道、美丽庭院融合、贯通,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江苏一号文件同样重视长三角。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除供应本省外,江苏每年销往上海、浙江等地稻麦超200亿斤。此外,江苏还将高水平建设南京国家农高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和省级农高区,加快建设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
长三角还有不少新探索,值得互相借鉴与学习。比如浙江的数字化改革、未来乡村建设,安徽首创并被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的“按图索粮”产销加一体化模式,江苏不断创新的金融支农方式等。
农村“共富”新实践
5月20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了。多年来,浙江不仅以民富著称,更是城乡居民“共富”的代表。2021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541元,全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同时,浙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4,比2020年缩小0.02,城乡居民收入比已连续9年缩小。浙江一号文件明确,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另外,浙江今年将完善山区26县“一县一策”帮扶机制,山区农民收入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27以内。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富共享,也是江苏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江苏提出将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2021年,江苏全省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200万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指出,对照全民共富、全面富裕的要求,江苏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更大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品质落差。
安徽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一号文件的三件要事之一。为促进农民增收,将通过乡村振兴带动一批、城镇化转移一批、完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同时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加快释放资源资产增收潜力,新增集体经济强村200个,总数达2100个,占比达13%。
此外,安徽正继续实施“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提升工程。去年,安徽全省新增“三变”改革村689个,总计1.15万个,占比由2020年的68%提升到72%,全年惠及942.4万农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17.1亿元。比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从2016年以来推进“三变”改革,村民实现从“户户包田”转变为对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2021年,小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小岗村*委第一*李锦柱介绍,目前小岗村已连续5年向村民分红,去年分红额度为每人620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