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嫣然 责编:秦新安
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年底全部退出。关于后续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策,市场颇为关注。
1月1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主持召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2022年度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当前形势,部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2年重点工作。
会议明确,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尽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策,完善积分管理要求,稳定市场预期。
尽早研究明确支持*策
当前,新能源汽车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2021年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推动汽车产销结束连续3年下降趋势,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品牌国内销售占比达到76%。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车载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能源汽车配套环境也在持续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已建成充电桩93.6万个、充电站1.4万座、换电站725座,同比分别提升193%、90%、356%,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培育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45家。
会议强调,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要为扩大消费、稳定工业经济做出新贡献。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尽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策,完善积分管理要求,稳定市场预期。
根据财*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补贴*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到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给予国家补贴。
乘联会发布的2021年12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实施,部分车型价格微调,消费心态也有变化,新能源车需求仍会受到轻微影响。但新能源车持续火爆,目前积压大量前期未交付订单,因此大部分新能源车型销量不会受到退坡明显影响。原来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0万辆,目前应调整到550万辆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5%左右。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2%左右。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逐步从*策驱动阶段、*策与市场双轮驱动阶段,进入到如今的市场驱动为主的阶段。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即使今年补贴全部退出,对产业发展基本没有影响。
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也要看到,产业发展也面临“双碳”目标要求、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等新形势和新问题。
会议强调,要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动力电池、操作系统、汽车芯片等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突破,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老旧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协同推进技术、产品、服务、标准“走出去”。
自2020年以来,汽车行业企业一直受到芯片短缺问题困扰,2021年更是深感“芯”痛,国内外多家汽车企业因此减产或短期停产。这一轮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芯片产业自身的周期性影响,也有新冠肺炎疫情、生产工厂火灾等一些突发性因素。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12日表示,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工信部将继续加强上下游供需对接和各方的工作协同,加大汽车芯片保供工作力度,同时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统筹推进汽车芯片推广应用、联合攻关。
我国即将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潮。会议要求,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回收比例和利用效率。
工信部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具体职责,细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管约束力度。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行业标准,加大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策,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关企业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127个,培育的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