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定于10月19日至25日举行。2016年以来,安徽积极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已拥有7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安徽省发改委表示,五年来,各基地着力集聚创新资源,持续提升创业活力,有力带动了全省创新创业深入发展。
创新创业服务升级,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作为第一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不断简化企业登记程序,实施市场主体“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改革。通过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围绕*务服务等六大环境,提出26项具体任务、107项任务清单。如今,基地内企业登记“一日办结”率超过97%。
高新区已经成为全省创新创业服务全面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由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优化营商环境等各类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合肥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2019年,合肥市正式迈入百万市场主体的城市。
今年以来,合肥市更是把市场主体“扩增量”作为加大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主要举措,把市场主体“易退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保持企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便利化注销流程;另外,积极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45万户,同比增长43.15%,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3.60%。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22.09万户,同比增长15.82%,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3.71%。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近年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地方*共建了6个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十三五”期间,基地开展技术转移1605项,合同金额11.91亿元;共有162项科技成果评估作价6.21亿元入股设立68家科技型企业,实施科研团队股权奖励4.31亿元。
“这些年来,各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安徽省发改委高技术处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经建设了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7个、国家级平台73个,以及中科院创新院、中科大先研院等近40个新型创新组织,累计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近2000项。
创新平台增加,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
合肥市经开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作为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肥市经开区已培育形成南艳湖高科研发、大学城科技孵化、明珠广场众创空间三大创新集聚区,并打造了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七大创新平台,规划“双创”载体面积243万平方米,各类创新平台共吸纳创新创业项目1500个。
合肥高新区则大力支持两院院士创办源头技术成果产业化公司,累计落户院士团队企业17户,依托中科大先研院等创新载体,组建以教授、研究员为核心的高端创业公司逾600家。同时,搭建“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线上服务平台,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进驻,4万名高校毕业生注册。
各类创新平台的成功搭建,有效提升了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比如,位于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的江东创业大学,实行“培训教学点+孵化基地”模式,持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服务,累计实现参训人数1567人、成功创业550人、带动就业超2600人。
示范基地内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对于成功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安徽也不断加大要素支持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安徽省均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相关人士表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双创示范基地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双创”活力明显增强,示范基地内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以位于芜湖高新区的“三只松鼠”为例,创业之初只有5人,如今已经发展到5000多人的规模,带动纳税超20亿元,孵化600余位创业者,带动就业超15万人。而位于合肥市的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也持续保持创业项目高成长性的记录,引进、孵化企业96家、团队56个,获各项专利1300余件,带动就业2000余人。
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
孵化链条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还将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人才链,推进产创才融合,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另外,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建立皖籍人才数据库和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高端人才集中生活服务区,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