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机工智库发布会,聚焦安全与创新,装备制造业探寻“应变之策”

国内资讯 (3769) 发布于:2022-07-15 14:14:31 更新于:2022-07-15 14:14:31 来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项目申报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疫情相互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格局加速演变,装备制造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变局”之中探寻创新发展的“应变之策”,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7月13日,在京召开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发布会(2022)”以“变局与应变之策——装备制造业安全与发展”为主题,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出了“良方”。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李奇表示,今年的发布会,是机工智库召开的第七届自有研究成果发布会,恰逢信息院成立70周年。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审视装备制造业格局之变,探讨应对之策。

抓住产业变革机遇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认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应用牵引、问题导向为原则,全力攻高端、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加快提高机械装备的国产化替代率,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工信智库联盟秘书处何霞也认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是稳经济、稳就业、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在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互联网是实现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何霞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装备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和方法论。要认识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技术产业变革机遇,发挥我国庞大的产业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在加速重塑。机工智库研究员罗蓉指出,“在此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技术、资本和能力等多重风险。”

罗蓉建议,在大变局下,要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分析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风险点,精准实施稳链、固链策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的稳定产业生态,深入理论研究和*策工具储备,加快布局科技情报体系,在识变、应变、求变中发挥我国的特色和优势。

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机制

“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步实现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变化,基于多重动力集成、多种要素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机工智库研究员袁雪峥认为,目前我国创新组织形态正在从单一企业、部分企业创新向产业链集群或产业链生态型创新转变;创新着眼点在从简单产品开发制造转向更符合“第一性原理”的客户需求方向;技术创新重点从简单的技术集成和应用开发进入基础技术创新突破。

在创新的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下,企业都是采取何种创新策略,带动世界级制造能力的培育?机工智库研究发现,如果将传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解构,那么价值链上的各环节都可以被解构为企业不同的创新建设方向,形成六大创新节点能力,分别是基础技术推动力、供应链掌控力、制造工艺革新力、产品创新先驱力、客户需求引领力、商业模式延展力。

“领先企业会将解构后的价值链节点彼此链接,而非以传统的链状的形式存在,这就形成了其基于自身能力建设的创新‘钻石’。”袁雪峥表示,世界级制造企业在自身创新“钻石”基础上还会紧密并联其他创新企业,进而结成形态稳固的“蜂巢”。

为此,袁雪峥建议,一是补齐稳固六大创新节点能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迭代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环境;二是建立各个能力节点之间的强连接,加强基于互联网新兴基础能力和平台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三是扩展创新能力“钻石”面积,围绕六大创新节点能力,构筑扩展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四是各个领先企业形成紧密联系,鼓励和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盟、竞合,整合关键价值单元,进行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建设,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机制。

构建制造业人才赋能平台

“不论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智能制造,都昭示着以数字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拉开序幕,要在这场工业革命推动的产业竞技中占据有利位置,人才始终是每个制造强国关注的焦点之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与市场研究所(电气媒体中心)副所长周晟宇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供需矛盾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日趋突出。一方面,制造业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我国制造业正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红利减弱、就业多样化、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交织,制造企业出现“用工荒”,缺工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周晟宇表示,制造业已经步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制造业人才培养也借助数字化进行改进和提升,建议*主管部门提供*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制造企业提供工具、场景等相关资源,学校制定课程体系、考核办法,同时,委托拥有平台运营经验和内容资源优势的第三方机构构建制造业人才赋能平台,打通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配置等环节,为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企业人才招聘和员工培训服务。

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工信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石勇表示,“机械工业直接排碳占我国工业碳排放的5%,在这场‘双碳’革命中,装备制造业没有得到广泛关注。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发现,装备制造业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和根本。”

石勇认为,能源生产从主要依靠资源转变为更多依靠装备,使能源由过去的资源属性转换到装备制造业属性。这次绿色转型核心根本就是换技术、换装备。实现“双碳”目标主要的创新动力来自于装备。机工智库粗略统计:近十年与“双碳”相关的专利70%以上来自于装备制造业。

石勇强调,“由于我国新能源装备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在世界上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我国新能源装备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已经引领发展。”

“我国未来每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万亿元以上,产业规模4万亿以上,将为我国GDP增长贡献一个百分点,对增长贡献率将达到20%,可以解决500万人员的就业。”石勇表示,新能源装备产业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保障和支撑,拥有长达40年的投资机遇,希望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黄页仓库首页shock.891私人影院入口链接链接